选择语言

高毒性PBD:能否成为ADC疗效飞跃的新引擎?

发布日期发布日期:2025-04-08浏览量浏览量:23

新品推荐


为了解决PBD-ADC药物PK分析中的挑战和难点,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新上线高纯度、高灵敏度、高特异性的Monoclonal Anti-PBD Rabbit Antibody

点击申请试用装

在抗体偶联药物(ADC)领域,有效载荷的选择一直是研发人员关注的重点。目前ADC的有效载荷按照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微管蛋白抑制剂和DNA抑制剂两类,其中DNA抑制剂进一步细分为DNA损伤剂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。DNA损伤剂涵盖卡奇霉素类、PBD(吡咯并苯二氮卓)类、倍癌霉素类等,而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主要是喜树碱类衍生物,包括依沙替康、SN38与Dxd等。





Payload的发展历程




ADC有效载荷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。

  1. 第一代以甲氨蝶呤、长春花碱、阿霉素等传统化疗药物作为细胞毒载荷,但毒性不足、缺乏选择性及在靶细胞内蓄积率低等限制了其疗效。

  2. 第二代ADC大多采用药效明显更强的微管蛋白抑制剂,但其只对活跃分裂的肿瘤细胞有效,但对静止的癌细胞却效果不佳。

  3. 为克服这些限制,第三代ADC选择了可以靶向整个细胞周期的DNA损伤剂以及TOP1抑制剂作为有效载荷。这些载荷主要通过双链断裂、烷基化、嵌合和交联来破坏DNA结构,实现对静息态和分裂期肿瘤细胞的杀伤。其中,PBD类毒素以其高毒性、结构简单和在细胞中的持久性等特点,成为第三代ADC的重要选择之一。





PBD类毒素:高毒性




吡咯并苯二氮杂䓬(PBD是一种序列选择性的DNA小沟结合剂,通过在DNA小沟内选择性烷基化,鸟嘌呤的N2与PBD的亲电性N10/C11亚胺形成共价键,从而造成DNA链间交联,这种持续的DNA损伤会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在G2/M期,进而引发细胞凋亡,表现出强大的细胞毒作用。

进一步研究发现,通过将两个PBD单元连接在一起,可以形成PBD二聚体。这种二聚体与DNA之间能产生高度致命的链间交联,形成两个共价键将DNA固定得更加牢固。这使得PBD二聚体形式的毒素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,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有效抑制浓度可达pmol/L级别

PBD作为ADC的有效载荷,具有以下显著特点:

  • 毒性高、结构简单:PBD活性极高,可构建低DAR的ADC;其结构简单,可以通过更简单快速的方法实现其放大量生产。

  • 细胞内持久性:PBD二聚体形成的DNA链间交联稳定,能规避DNA修复机制,持续发挥作用。

  • 高效旁观者效应:PBD ADC能杀死旁观细胞,且PBD二聚体半衰期短,可以避免全身毒性。

基于这些特点PBD逐渐成为新型ADC的有效载荷,并得到一定发展。





PBD在ADC管线中的应用:从理论到实践




随着对PBD类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,越来越多的ADC药物开始将其纳入有效载荷的范畴。从首款上市的PBD类Payload ADC产品Zynlonta,到ADC巨头第一三共的DS-9606,再到基石药业的CS5001,PBD类毒素在ADC管线中的应用不断拓展。


Zynlonta:首款上市的PBD类Payload ADC

Zynlonta由ADC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,是首款使用PBD类Payload的上市ADC产品。该产品通过精准地打击DNA小沟,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。在临床应用中,Zynlonta取得了显著成果,验证了PBD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潜力和价值。然而,早期的某些ADC产品,如Rova-T,可能因为毒性限制而未能达到理想剂量,从而影响了其疗效。这也表明,在PBD类ADC的研发过程中,平衡毒性和疗效是一个关键挑战。


第一三共

作为ADC领域的巨头,第一三共对PBD类毒素的布局也备受瞩目。2024年9月,第一三共公布了DS-9606(靶向CLDN6的PBD ADC)的I期临床数据。结果显示,在剂量递增阶段,DS-9606对已知表达CLDN6的晚期实体瘤患者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活性和耐受性。在≥0.072 mg/kg剂量组中有4例患者达到确认的客观缓解。这一研究结果令人鼓舞,为DS-9606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PBD的毒性限制,DS-9606在临床I期的剂量最高只到0.225mg/kg。尽管如此,DS-9606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。

此外,2024年8月第一三共还披露了一项关于新型ADC的专利。该ADC采用Synaffix的糖链定点偶联技术,有效载荷为PBD。在偶联技术更加成熟的今天,第一三共选择PBD这个强毒性毒素进行深耕,有望为ADC的疗效带来质变。


基石药业

基石药业也在积极布局PBD类ADC的研发。其重磅ADC药物CS5001以PBD为载荷,针对一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的Ib期临床试验申请已在澳大利亚成功递交。此外,CS5001单药及联合PD-L1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也在同步开展中。

CS5001采用独特的设计:仅在到达肿瘤后,被肿瘤细胞内吞,在溶酶体中其连接子会被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特异性酶切割,释放PBD前毒素,随后PBD前毒素在肿瘤细胞内被激活,进而精准杀死肿瘤细胞。这种连接子加前毒素的“双控”机制,有效减少了传统PBD载荷相关的毒性问题,显著提升了安全窗口。

四十年间ADC开发趋势及有效载荷的变化趋势

四十年间ADC开发趋势及有效载荷的变化趋势。(截至2024815日,图示ADC累计数量为378个,其中11个获FDA批准,217个处于临床开发阶段,150个已终止研发。)

同时,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药物研发领域的深入探索,ADC药物的研发也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。除了细胞毒性有效载荷之外,免疫调节剂和蛋白质降解剂募集分子等新型有效载荷也将成为ADC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。这些新型有效载荷的引入有望为ADC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带来质的飞跃。





总结




吡咯并苯二氮卓类(PBD)作为新一代ADC的有效载荷,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疗效在ADC领域崭露头角。然而,PBD类ADC的研发仍然面临诸多挑战。因此,科研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,以平衡毒性和疗效之间的关系,推动PBD类ADC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。


新品发布:抗PBD Rabbit IgG抗体


为了解决PBD-ADC药物PK分析中的挑战和难点,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新上线了高纯度、高灵敏度、高特异性的Monoclonal Anti-PBD Rabbit Antibody

  • Monoclonal Anti-Payload PBD Antibody, Rabbit IgG (1M1F9) (MALS verified) (Cat.No. PAD-MY2212)

  • Monoclonal Anti-Payload PBD Antibody, Rabbit IgG (M1D08) (MALS verified) (Cat.No. PAD-MY2221)

点击申请试用装
具体产品特点
  • 高纯度:经SDS-PAGE及SEC-MALS验证>90%。

  • 高灵敏度:经ADC药物结合验证。

  • 高特异性:可特异性识别对应小分子毒素。

  • 数据完善:提供完善的PK验证数据参考。

  • 售后完善:可协助进行PK方法学建立。

除PBD以外,还开发了多种抗payload抗体,涵盖MMAE、MMAF、DXD、SN38、Eribulin及Doxorubicin毒素。

更多抗Payload抗体

>>>点击查看ADC PK分析解决方案更多详细信息

点击咨询


验证数据

案例展示:PK方法开发与样品检测

包被抗PBD抗体,定量检测血清中Loncastuximab Tesirine(PBD-ADC)浓度

Immobilized Monoclonal Anti-Payload PBD Antibody, Rabbit IgG (1M1F9) (Cat. No. PAD-MY2212) at 1 μg/mL, add Loncastuximab Tesirine in the 100% Human Serum and then add Biotinylated Human CD19 (20-291), His,Avitag, premium grade (Cat. No. CD9-H82E9) at 0.5 μg/mL. Detec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HRP-conjugated Streptavidin (Acro, Cat. No. STN-NH913) (QC tested).

点击申请Protocol

Immobilized Monoclonal Anti-Payload PBD Antibody, Rabbit IgG (M1D08) (Cat. No. PAD-MY2221) at 1 μg/mL, add Loncastuximab Tesirine in the 100% Human Serum and then add Biotinylated Human CD19 (20-291), His,Avitag, premium grade (Cat. No. CD9-H82E9) at 0.5 μg/mL. Detec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HRP-conjugated Streptavidin (Acro, Cat. No. STN-NH913) (QC tested).

点击申请Protocol



PBD抗体二聚体结构及超90%高纯度经SEC-MALS验证

The purity of Monoclonal Anti-Payload PBD Antibody, Rabbit IgG (M1D08) (Cat. No. PAD-MY2221) is more than 90%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is protein is around 135-165 kDa verified by SEC-MALS.



高特异性:PBD抑制抗PBD抗体与Loncastuximab Tesirine结合

Serial dilutions of (PBD)SG3199 were added into Monoclonal Anti-Payload PBD Antibody, Rabbit IgG (1M1F9) (Cat. No. PAD-MY2212): Loncastuximab Tesirine binding reactions. 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(IC50) is 0.02167 μg/mL (Routinely tested).

点击申请Protocol

Serial dilutions of (PBD)SG3199 were added into Monoclonal Anti-Payload PBD Antibody, Rabbit IgG (M1D08) (Cat. No. PAD-MY2221): Loncastuximab Tesirine binding reactions. 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(IC50) is 0.7587 μg/mL (Routinely tested).

点击申请Protocol


>>>点击图片,查看更多ADC药物研发解决方案



热文推荐热文推荐相关推荐相关推荐热门活动热门活动